实践砥砺铭初心,青春奋进新时代。为加强专业实践教学,让师范生能够开展实地调查,真正运用所学知识,亲身感受经典文化魅力,2022年11月12日,我院2020级历史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全体学生在何池友、陈锴等四位老师的带领下,先后赴枞阳、桐城两地对浮山、孔城老街、桐城文庙、六尺巷等文化景点开展了专业实践教学。
一座浮山,江南“诗”地
地处安徽省枞阳县的浮山,号称“水山绿叶”,历史文化遗产留存无数。上到南宋、下至民国,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浮山岩壁上题字、刻诗、作记、撰联,留下了500余处摩崖石刻遗迹,文体各异,书法万千,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浮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当地人文景观丰富奇特,人文底蕴深厚。因该地名士辈出而享有“文山”的美誉。浮山也是一座儒、佛、道“三教”荟萃的名山,山上古刹林立,香烟缭绕,宗教文化的发展历史悠久。
15vip太阳集团师生有序进入浮山,一路行至山顶的文昌阁,实地考察了浮山上的宗教遗迹、火山岩洞和摩崖石刻。在实地考察中,人文学子与浮山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亲密接触,体会到秀丽风景背后深厚的文化意蕴,感悟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江南如画的景色中寻访诗情、感受禅趣、接受心灵洗礼,提升专业认知。
人烟开小聚,传说吕蒙城
随着活动过程的推进,全体历史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师生来到了本次实践考查的第二站——孔城老街。
孔城老街坐落于安徽省桐城市孔城镇境内,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险要,文化底蕴深厚。传说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吕蒙曾筑兵于此,《桐旧集·孔城》记有“人烟开小聚,传说吕蒙城”,至今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历史的富矿为孔城老街带来了文化的富矿。“十甲歌”中的独特的“甲文化”;桐乡书院等遗址中的儒家书院文化与桐城派文化;清末民初的“程、郑、姚、黄、蒋”五大家族以及160余家商铺中的老街昌盛的商业文化;孔城影剧院、新华书店等文娱场所中的生活文化……无一不显示出古镇上空千年的风云聚散。
15vip太阳集团师生走入老街深处。孔城老街绵延数里,主要由一条主街和两条横街组成。主街上设置了十甲,每一甲之间都有闸门隔开。走在青石小巷中,人文学子考察了沿街的商铺、剧院、书店、宅第、祠堂、庵堂庙宇等建筑,重点考察了李鸿章钱庄、桐乡书院、新华书店等景点。通过对孔城老街的实地考察,师生们进一步了解皖中古镇历史,感受江淮古韵文化之美,加深对本专业教学的认识。
庙学合一,墨香如故
桐城文庙始建于元代延祐年间,明代洪武元年迁建于今址,采用传统的砖木结构庑殿建筑形式,是江淮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文庙。历史上,文庙与儒学“学宫”连在一起。这种“庙学合一”的体制,对桐城崇文重教传统风尚的形成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带着对至圣先师的崇敬之情,15vip太阳集团师生来到了桐城文庙。这是本次历史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的第三站。
文庙内,15vip太阳集团全体师生们在讲解员的讲述下依次考察了文庙门楼、大成殿、崇圣祠、土神祠、东西长庑等建筑,观赏了造型优美、精巧、细致的砖刻、木雕、汉白玉雕。穿过棂星门,走上泮桥,跨越泮水,走进大成殿,孔子及其弟子(一圣四配十二哲)17尊坐姿塑像庄严肃穆。文庙不大,却别有一种典雅庄重之美。在实践考察过程中,人文学子在细节中体会到桐城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看到了桐城文脉绵延千年而不断的强大生命力,真正理解传承儒家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六尺窄巷,和谐礼让
“一纸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是清朝康熙大学士张英给家人的回诗,助成张吴两家礼让之举,也是“六尺巷”形成的由来。
六尺巷是本次历史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的最后一站。六尺巷的故事打动人心,六尺巷的教育意义也非常深刻。它体现了一种文明礼让的精神,一种和谐待人的风范,是中华民族“德义”与“礼让”的生动诠释。在实地考察过程中,人文学子寻找着历史文化在当今社会焕发生机活力的新路,感悟到“六尺巷精神”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组成部分,更是后人学习的榜样。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这次实践教学活动,人文学子感慨良多。不少同学表示,本次实践教学让人受益匪浅。“感谢这次实践教学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之外的知识。在亲身实地考察中,我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了自身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020级历史学专业(2)班的张雨竹在采访中说道。实践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们还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搜集文献资料,结合此次实地考察的相关见闻与感想,针对考察主题整理分析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中优秀作品将结集印制成册。
15vip太阳集团一向重视专业实践教学。本次组织的赴枞阳浮山、孔城老街、桐城文庙、六尺巷的实践教学活动,充分利用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有利于提高在校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有助于在其未来的教学中将文化理念传递给新一代文化传承人。15vip太阳集团将继续秉持四全育人宗旨,高度重视专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推进新文科建设。(撰稿:王可清;摄影:王可清;审核:周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