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下午,文学院安刚强副教授在文渊楼303教室作了一场题为“祛魅与赋魅——论《阿Q正传》与《边城》对中国形象的不同书写”的学术报告。0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百多名学生聆听了此次报告。
安老师首先向同学们解释了“祛魅与赋魅”的内涵:简言之,祛魅,就是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展示其苍白的实象;而赋魅,则是将事物披上一层美丽面纱,使其展现出诗意的特征。他指出:鲁迅以《阿Q正传》展示落后的“老中国”形象,揭示以“精神胜利法”为核心的落后的“国民性”。沈从文则以《边城》展示古典的诗意中国形象,讴歌湘西人民善良淳朴的品性。安老师说,《阿Q正传》和《边城》作为描写中国的“第一中篇小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常常出现在国外汉学家向学生推荐的书目中。
安老师接着从家世、生平、自我定位、文学观、艺术特征、作品类型、作家对自己作品艺术价值的估价等方面对鲁迅和沈从文作了对比论述。他指出:鲁迅是中国新文学的第一代文学家,同时也是封建中国的最后一代知识分子。鲁迅先生把自己比作“人梯”,让我们在他的身上一步步的前进。他奉行的是为人生的启蒙文学观,其作品多采自“病态社会中不幸的人们”中,他铸造的是向封建专制社会、封建专制文化挑战的思想宝剑。《阿Q正传》描述的是一个落后的老中国形象,作品运用了反讽、复调、悲喜剧意识交融等高超的技巧。沈从文是20世纪“最后一个浪漫派”,他要写“自己的心和梦的历史”,要造结实、匀称、精致的“希腊小庙”,他吹奏出的是讴歌湘西人民美好人性的幽幽箫笛。安老师认为,鲁迅的文学可被定义为“铸剑文学”,而沈先生的文学则是一种“招魂文学”。“铸剑”强调的是坚硬、尖锐、力量,富有战斗性,缺少闲笔逸趣。“招魂”强调的是柔美、灵动、韵致,富有抒情性,较少力量感。
安老师重点分析了阿Q与翠翠的形象塑造,风趣地比较了两部作品中对两个不同人物的性心理的描写。对二作的景物描写也作了发人深省的比较。
安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他制作的《边城》课件,让同学们赏心悦目。课件展示了“水一样清的沈从文”形象,介绍了《边城》的不同版本和不同的影视改编。他即兴分析了《边城》的开头和结尾的高妙之处。
安刚强副教授精辟而深刻的阐释,专业而详细的解说,赢得听众的阵阵掌声。精彩的报告陶冶了同学们的性情,开拓了大家的文学视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