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下午,国家二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春青先生在B305教室为文学院130多名本科生和古代文学研究生作了一场题为“中国审美趣味的历史演变”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文学院副院长梅向东教授主持。
李春青教授首先向大家阐释了审美的定义,他认为审美带有永恒性,它超越政治和历史。审美趣味是历史的产物,带有一定的社会功能。
李教授把古今审美趣味分为五种范式,即贵族趣味、士大夫趣味、文人趣味、现代知识分子趣味和大众趣味,并就每一种范式结合实例进行了深入的讲解。他认为贵族趣味的核心是身份意识和荣誉感。贵族的言谈举止、行为、长相等方面都区别于一般的大众。战国以后,随着礼崩乐坏,贵族制度遭到破坏,由此士大夫趣味产生。士大夫趣味的核心是“道”。西汉初期,随着私人情趣的合法化,个人的思绪、情感、观点等得以传播,文人趣味应运而生。它的核心是“雅”。文人都要精通琴棋书画,由于接受程度不同,社会的层次感很鲜明,文人也有着很独特的社会地位。到了现代社会,主要分为现代知识分子趣味和大众趣味。清末民国初期,随着西学东渐的产生,人们的思想也更加活跃。在中华危亡之际,救亡图存成为现代知识分子的目标。在这一时期,所有的戏剧、诗歌等都普遍反映出一种抗争、解放和启蒙的精神。到了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大众化迅猛发展,人文知识分子逐渐边缘化,这是历史的产物。
李春青教授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专职研究员,“中外文学理论学会”理事,全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基本理论、中国古代儒家文化与古代诗学。李教授的报告使同学们对于中国审美趣味的历史演变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对于什么是美、如何欣赏美等有了深入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