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固长,黎明终会到来
——读《红岩》有感
汉语言文学2020级6班 王可清
我认为人世间最大的勇气从来不是无所畏惧,而是面对恐惧仍然坚持自己的选择。——题记
《红岩》这部近似于回忆录的小说,令我读完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书中真实与虚构交织,让我们更接近这段历史。它真实的记录了中国革命在取得胜利前夕的历史关头,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斗争。创作者罗广斌和杨益言都曾有过囚于渣滓洞、白公馆监狱的经历,他们在狱中坚持抗争,直至我党取得胜利。他们是屠杀中的幸存者,也是这段历史的记录者。
当我读完《红岩》这本书时,我心中有一种满足又怅然的感觉。在一些人看来,小说是虚构的,故事时悬浮的。但在我看来,这本小说是罗广斌和杨益言两位老前辈的血泪凝结而成的英雄史诗。在故事背后有无数共产党人的牺牲和陨落,有普通百姓的坚持和帮助,有反动派的大肆抓捕和屠杀,那个年代的抗争是真实的。
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1948年,解放战争正进行到白热化阶段,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的胜利推动战线不断前进,直指反动派最后的根据地——重庆。这座城市正处在全面包围中,被困在这里的反动派还在垂死挣扎。而那些被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里的共产党员也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一场光明与黑暗的搏斗在战场外悄悄展开。创作者着墨于渣滓洞和白公馆集中营两个舞台,将狱中斗争、城市地下党和学生运动以及农村的武装斗争三条线索连接成一个整体,描绘了重庆解放之际革命者同敌人进行斗争的最后一幕。
在这四十一万字的叙述中,无论是工人、学生还是知识分子,都团结在一起,为了解放事业而艰苦奋斗。书中大篇幅对被俘同志的描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站在高高的台阶上,忽然回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这时许云峰面对死亡时的描写,初看时便觉得震撼,再读更能深刻体会到许云峰的坚定。许云峰是一个受尽旧社会折磨的普通工人,最终走上了革命道路。他的一生充满苦难,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斗争。他用手和镣铐挖穿地牢,为战友赢得逃生可能;他为掩护地下党,挺身而出,被捕入狱;他及时发现组织内的叛徒郑克昌的可疑之处,行动敏锐。
“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这句话被传唱至今,无数共产党人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殊不知,这句话是江姐在遭受到十指连心的酷刑后写下的。在与她一起斗争的丈夫彭松涛牺牲后,她仍坚持继续完成党的任务。被叛徒出卖,被敌人严刑折磨,被同志背叛,这些都不能打垮她,因为她的心中有必胜的信念在支撑着她前进。
书中对成瑶的描写同样令我印象深刻,不只是因为她自身的英勇,更是因为她的身份和年龄都与我相仿。成瑶,上个世纪的大学生。她是知识分子出身,却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积极热情地投入到革命事业中去,为党和革命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她是那个时代进步青年的缩影。时代动荡,国家政权危在旦夕,作为那个时代先觉醒的那一批人,大学生有义务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也许年纪过小,革命经验不足导致思考问题不够成熟,但革命的心却是不容忽视,错误可以改正,革命的心必须坚守。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上。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的最后一段,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段。我觉得它像是描写着黎明和希望。黎明即将到来,革命党人就算在狱中,仍然是拼尽全力去迎接属于新中国的时代,胜利对于解放区的人民来说是那么近,而对于身处重庆集中营的革命党人来说,胜利又是那么远。故事的最后,晨曦初露普照大地,万物美好又静谧,似乎那喧嚣漫长的夜晚从未来过。
“黎明前最黑暗,胜利前最绝望,成功前最渺茫。坚持住,你就能迎来黎明,迎来胜利,迎来成功!”《红岩》给我带来的不只是对过去那段历史和革命先烈的缅怀和敬仰,更是勉励我以后人生的一支标杆,它时时刻刻在提醒着我们:黑夜固长,但我心永恒,黎明终会到来。